以下列命列 clone VBox's 的 VDI
$ VBoxManage clonevdi TWinXP.vdi TWinXP_OFFICE.vdi
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
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
Oracle XE 10g 安裝於 Ubuntu
Oracle雖近日推出 11g Rev 2,但XE的版本依舊是10g且沒有64 bit的版本。
雖然可安於 64 bit的版本,但我還是另建了 32 bit的 Ubuntu來安裝。
由Oracle下載回 oracle-xe-universal_10.2.0.1-1.0_i386 後,安於我新建的386版本,後在
1. 設定oracle的環境變數於 /etc/profile,加入
export ORACLE_SID=XE
export ORACLE_HOME=/usr/lib/oracle/xe/app/oracle/product/10.2.0/server
export PATH=${ORACLE_HOME}/bin:$PATH
2. 設定XE
$ sudo
輸入HHTP port等或按照內定的8080,Database listener port 1531, 後輸入SYS等的密碼,然後在started on boot輸入y,如此XE可啟動起來。
為了能在 command mode執行sqlplus需要
3. 修改"nls_lang.sh",其中
#! /bin/sh
改為
#! /bin/bash
4. 加入user group的dba群祖
5. sudo apt-get install rlwrap
這是在sqlplus裡頭,上下鍵無法正常運作,故
rlwrap sqlplus / as sysdba
才使得sqlplus按往上的鍵可取回上個命令
雖然可安於 64 bit的版本,但我還是另建了 32 bit的 Ubuntu來安裝。
由Oracle下載回 oracle-xe-universal_10.2.0.1-1.0_i386 後,安於我新建的386版本,後在
1. 設定oracle的環境變數於 /etc/profile,加入
export ORACLE_SID=XE
export ORACLE_HOME=/usr/lib/oracle/xe/app/oracle/product/10.2.0/server
export PATH=${ORACLE_HOME}/bin:$PATH
2. 設定XE
$ sudo
/etc/init.d/oracle-xe configure
輸入HHTP port等或按照內定的8080,Database listener port 1531, 後輸入SYS等的密碼,然後在started on boot輸入y,如此XE可啟動起來。
為了能在 command mode執行sqlplus需要
3. 修改"nls_lang.sh",其中
#! /bin/sh
改為
#! /bin/bash
4. 加入user group的dba群祖
5. sudo apt-get install rlwrap
這是在sqlplus裡頭,上下鍵無法正常運作,故
rlwrap sqlplus / as sysdba
才使得sqlplus按往上的鍵可取回上個命令
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
更換主機板記事
自去年九月份,買的新PC后,過了半年期間大小問題不斷,昨天終于忍不住換了主機板。
基本上,1 年以內換PC的主機板很容易,你只須留心你換的主機板是否和CPU型號可相容即可。安裝完畢后,重新開機就可。我記得4 or 5 年前我也換過主機板,但那時是Windows XP為主,開機後只須要重安某些驅動程式(因為你不太可能買相同型號的主機板)。但這次我已改用 Ubuntu,結果連重新安驅動也不用,就馬上可用。
可以Work之后檢察主機板內代的 USB,Audio等都對,如下圖。


唯一要更改的是將網路卡型號,從安裝的 Auto eth0 換為 Auto eth3,但還是可以連線的。考慮以后的作業已經沒有原主機板的 eth0 了,故將 eth3 更換為 eth0,過程如下:
執行
sudo nano /etc/udev/rules.d/70-persistent-net.rules
將原 eth0 和 eth1 刪除,后在更改 eth3 為 eth1
后到 Network Manager 的 icon 按滑鼠右鍵選[編輯連線],刪除 Auto eth0 后在更改 Auto eth3 的連線名稱為 Auto eth0 如下:


註:我現在都用 Network Manager 的方式了,如以前修改 /etc/network/interfaces 的方式已放棄不用了,這樣子才不會有可以連線但 Network manager 的 icon 是斷線的情況發生。
基本上,1 年以內換PC的主機板很容易,你只須留心你換的主機板是否和CPU型號可相容即可。安裝完畢后,重新開機就可。我記得4 or 5 年前我也換過主機板,但那時是Windows XP為主,開機後只須要重安某些驅動程式(因為你不太可能買相同型號的主機板)。但這次我已改用 Ubuntu,結果連重新安驅動也不用,就馬上可用。
可以Work之后檢察主機板內代的 USB,Audio等都對,如下圖。


唯一要更改的是將網路卡型號,從安裝的 Auto eth0 換為 Auto eth3,但還是可以連線的。考慮以后的作業已經沒有原主機板的 eth0 了,故將 eth3 更換為 eth0,過程如下:
執行
sudo nano /etc/udev/rules.d/70-persistent-net.rules
將原 eth0 和 eth1 刪除,后在更改 eth3 為 eth1
后到 Network Manager 的 icon 按滑鼠右鍵選[編輯連線],刪除 Auto eth0 后在更改 Auto eth3 的連線名稱為 Auto eth0 如下:


註:我現在都用 Network Manager 的方式了,如以前修改 /etc/network/interfaces 的方式已放棄不用了,這樣子才不會有可以連線但 Network manager 的 icon 是斷線的情況發生。
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
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
Chromeium可以輸中文字了
自我安裝Google的Chromeium 64 bit 版到我的Ubuntu 9.04后,經過大約2星期多,它自動 update之後,終於可輸入中文字了。

但它所顯示的中文字還是很模糊,須要zoom后才可稍比擬firefox所顯示,且它現不支援 flash,雖網上有用firefox解決的方式,如下:
1. cd /usr/lib/chromium-browser/plugins
2. sudo ln -s ../../mozilla/plugins/flashplugin-alternative.so flashplugin.so
3. ..that's it, restart browser and visit about:plugins and then
youtube.com
但我查了我的chrome是安裝於/opt之下,且無plugins目錄,看來只好等正式版release后吧!

但它所顯示的中文字還是很模糊,須要zoom后才可稍比擬firefox所顯示,且它現不支援 flash,雖網上有用firefox解決的方式,如下:
1. cd /usr/lib/chromium-browser/plugins
2. sudo ln -s ../../mozilla/plugins/flashplugin-alternative.so flashplugin.so
3. ..that's it, restart browser and visit about:plugins and then
youtube.com
但我查了我的chrome是安裝於/opt之下,且無plugins目錄,看來只好等正式版release后吧!
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
Ubuntu 9.04 主選單NO WORK解決方法
昨日裝了Netbin 6.5,想去看看Menu裡頭是如何啟動Netbin的,于是啟動[系統/偏好設定/主選單],發見它不能work, 點選后一點消息都沒有。于是就將主選單複制到桌面,然后看其屬性,

結果發見它是執行 alacarte, 試著在終端機下命令執行看看,
$ alacarte
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
File "/usr/bin/alacarte", line 36, in
main()
File "/usr/bin/alacarte", line 32, in main
app = MainWindow(datadir, version, sys.argv)
File "/usr/lib/python2.6/dist-packages/Alacarte/MainWindow.py", line 50, in __init__
self.editor = MenuEditor()
File "/usr/lib/python2.6/dist-packages/Alacarte/MenuEditor.py", line 36, in __init__
self.__loadMenus()
File "/usr/lib/python2.6/dist-packages/Alacarte/MenuEditor.py", line 59, in __loadMenus
self.save(True)
File "/usr/lib/python2.6/dist-packages/Alacarte/MenuEditor.py", line 63, in save
fd = open(getattr(self, menu).path, 'w')
IOError: [Errno 13] 拒絕不符權限的操作: '/home/ming/.config/menus/applications.menu'
結果發見上面那個錯誤。目錄下沒有 applications.menu 的檔案。我就到另一台將裡頭的
applications.menu 和 settings.menu 複制回來,結果就好了。它們的內容分別如下:
applications.menu
--------------
settings.menu
-----------
正常可以work如下:

結果發見它是執行 alacarte, 試著在終端機下命令執行看看,
$ alacarte
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
File "/usr/bin/alacarte", line 36, in
main()
File "/usr/bin/alacarte", line 32, in main
app = MainWindow(datadir, version, sys.argv)
File "/usr/lib/python2.6/dist-packages/Alacarte/MainWindow.py", line 50, in __init__
self.editor = MenuEditor()
File "/usr/lib/python2.6/dist-packages/Alacarte/MenuEditor.py", line 36, in __init__
self.__loadMenus()
File "/usr/lib/python2.6/dist-packages/Alacarte/MenuEditor.py", line 59, in __loadMenus
self.save(True)
File "/usr/lib/python2.6/dist-packages/Alacarte/MenuEditor.py", line 63, in save
fd = open(getattr(self, menu).path, 'w')
IOError: [Errno 13] 拒絕不符權限的操作: '/home/ming/.config/menus/applications.menu'
結果發見上面那個錯誤。目錄下沒有 applications.menu 的檔案。我就到另一台將裡頭的
applications.menu 和 settings.menu 複制回來,結果就好了。它們的內容分別如下:
applications.menu
--------------
settings.menu
-----------
正常可以work如下:

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
今日2009-07-01是個值得一書的日子
今日2009-07-01是個值得一書的日子,因為綠霸突然宣佈延後實施(哀哉!只是延後,不是取消)
另,Firefox 3.5版的正式版也Release, 見下圖。

而我的Google Chrome突然也可以用了,上面的圖是我用Chrome截取下來的,現在不像前篇講的都是 Aw, Spanp! ,且可以瀏覽中文,但可惜的是不能輸入中文。我在Chrome的spell-checker option中的Fonts and languages見其還在TODO階段。

另,ASUS和Acer二家主流的電腦公司,在其機器上也看到了 作業系統:無內建,需另外選購或者是Linux,綜合以上所說的各點,你說這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日子。

ACER電腦規格

ASUS的規格
(中央社台北1日電)中國大陸暫緩原本今天起實施的電腦安裝中國製「綠壩-花季護航」過濾軟體,曾經號召大陸網友「罷網」抗議的北京藝術家艾未未向英國廣播公司 (BBC)中文網聲稱這是網友的勝利。 |
另,Firefox 3.5版的正式版也Release, 見下圖。

而我的Google Chrome突然也可以用了,上面的圖是我用Chrome截取下來的,現在不像前篇講的都是 Aw, Spanp! ,且可以瀏覽中文,但可惜的是不能輸入中文。我在Chrome的spell-checker option中的Fonts and languages見其還在TODO階段。

另,ASUS和Acer二家主流的電腦公司,在其機器上也看到了 作業系統:無內建,需另外選購或者是Linux,綜合以上所說的各點,你說這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日子。

ACER電腦規格

ASUS的規格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