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
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
Oracle XE 10g 安裝於 Ubuntu
雖然可安於 64 bit的版本,但我還是另建了 32 bit的 Ubuntu來安裝。
由Oracle下載回 oracle-xe-universal_10.2.0.1-1.0_i386 後,安於我新建的386版本,後在
1. 設定oracle的環境變數於 /etc/profile,加入
export ORACLE_SID=XE
export ORACLE_HOME=/usr/lib/oracle/xe/app/oracle/product/10.2.0/server
export PATH=${ORACLE_HOME}/bin:$PATH
2. 設定XE
$ sudo
/etc/init.d/oracle-xe configure
輸入HHTP port等或按照內定的8080,Database listener port 1531, 後輸入SYS等的密碼,然後在started on boot輸入y,如此XE可啟動起來。
為了能在 command mode執行sqlplus需要
3. 修改"nls_lang.sh",其中
#! /bin/sh
改為
#! /bin/bash
4. 加入user group的dba群祖
5. sudo apt-get install rlwrap
這是在sqlplus裡頭,上下鍵無法正常運作,故
rlwrap sqlplus / as sysdba
才使得sqlplus按往上的鍵可取回上個命令
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
更換主機板記事
基本上,1 年以內換PC的主機板很容易,你只須留心你換的主機板是否和CPU型號可相容即可。安裝完畢后,重新開機就可。我記得4 or 5 年前我也換過主機板,但那時是Windows XP為主,開機後只須要重安某些驅動程式(因為你不太可能買相同型號的主機板)。但這次我已改用 Ubuntu,結果連重新安驅動也不用,就馬上可用。
可以Work之后檢察主機板內代的 USB,Audio等都對,如下圖。


唯一要更改的是將網路卡型號,從安裝的 Auto eth0 換為 Auto eth3,但還是可以連線的。考慮以后的作業已經沒有原主機板的 eth0 了,故將 eth3 更換為 eth0,過程如下:
執行
sudo nano /etc/udev/rules.d/70-persistent-net.rules
將原 eth0 和 eth1 刪除,后在更改 eth3 為 eth1
后到 Network Manager 的 icon 按滑鼠右鍵選[編輯連線],刪除 Auto eth0 后在更改 Auto eth3 的連線名稱為 Auto eth0 如下:


註:我現在都用 Network Manager 的方式了,如以前修改 /etc/network/interfaces 的方式已放棄不用了,這樣子才不會有可以連線但 Network manager 的 icon 是斷線的情況發生。
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
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
Chromeium可以輸中文字了

但它所顯示的中文字還是很模糊,須要zoom后才可稍比擬firefox所顯示,且它現不支援 flash,雖網上有用firefox解決的方式,如下:
1. cd /usr/lib/chromium-browser/plugins
2. sudo ln -s ../../mozilla/plugins/flashplugin-alternative.so flashplugin.so
3. ..that's it, restart browser and visit about:plugins and then
youtube.com
但我查了我的chrome是安裝於/opt之下,且無plugins目錄,看來只好等正式版release后吧!
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
Ubuntu 9.04 主選單NO WORK解決方法

結果發見它是執行 alacarte, 試著在終端機下命令執行看看,
$ alacarte
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
File "/usr/bin/alacarte", line 36, in
main()
File "/usr/bin/alacarte", line 32, in main
app = MainWindow(datadir, version, sys.argv)
File "/usr/lib/python2.6/dist-packages/Alacarte/MainWindow.py", line 50, in __init__
self.editor = MenuEditor()
File "/usr/lib/python2.6/dist-packages/Alacarte/MenuEditor.py", line 36, in __init__
self.__loadMenus()
File "/usr/lib/python2.6/dist-packages/Alacarte/MenuEditor.py", line 59, in __loadMenus
self.save(True)
File "/usr/lib/python2.6/dist-packages/Alacarte/MenuEditor.py", line 63, in save
fd = open(getattr(self, menu).path, 'w')
IOError: [Errno 13] 拒絕不符權限的操作: '/home/ming/.config/menus/applications.menu'
結果發見上面那個錯誤。目錄下沒有 applications.menu 的檔案。我就到另一台將裡頭的
applications.menu 和 settings.menu 複制回來,結果就好了。它們的內容分別如下:
applications.menu
--------------
settings.menu
-----------
正常可以work如下:

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
今日2009-07-01是個值得一書的日子
(中央社台北1日電)中國大陸暫緩原本今天起實施的電腦安裝中國製「綠壩-花季護航」過濾軟體,曾經號召大陸網友「罷網」抗議的北京藝術家艾未未向英國廣播公司 (BBC)中文網聲稱這是網友的勝利。 |
另,Firefox 3.5版的正式版也Release, 見下圖。

而我的Google Chrome突然也可以用了,上面的圖是我用Chrome截取下來的,現在不像前篇講的都是 Aw, Spanp! ,且可以瀏覽中文,但可惜的是不能輸入中文。我在Chrome的spell-checker option中的Fonts and languages見其還在TODO階段。

另,ASUS和Acer二家主流的電腦公司,在其機器上也看到了 作業系統:無內建,需另外選購或者是Linux,綜合以上所說的各點,你說這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日子。

ACER電腦規格

ASUS的規格
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
悲哀!
宏碁 Android 首部曲...機器人不敢貿然跳窗,只好選擇與它並存
可別以為買 Acer Android 小筆電就可以輕易地逃掉微軟稅!
宏 碁的大家長王振堂( JT Wang ),日前表示首批 Android 筆電將會採取 Windows + Android 雙系統的方式出貨。換句話說,各位該交的保護費還是得繳,一個子都少不了。老實說,這是一個相當在商言商的精明決定。畢竟目前 Android 還沒証明自己在 Netbook OS 領域具有足以獨當一面的本領;而對一般使用者來說,就如之前提過的,只希望電腦開機後出現的是他們早已熟悉的畫面。因此宏碁選擇比較保守地雙系統路線,讓大部份的使用者能夠維持原有的習慣操作電腦,而將 Android 視為「額外的贈品」,確實有它不得不的考量( ? )。
只不過對無論如何就是想要逃漏微軟稅的朋友來說,或許得從現在就開始跟該產品 PM 搏一下感情,看能不能爭取到用下訂單的方式特調出少窗少價的純 Android 筆電的機會囉。
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
Chome for Ubuntu
在昨日的 The Chromium Blog 中我们可以看到,为了从开发者获得更多的反馈,Google 已针对 Linux 和 Mac OS X 平台提供了 Google Chrome 的 early developer channel 版本下载。之前,我们只能通过第三方编译的 Chromium 版本体验 Google Chrome,Google 官方提供已编译的 Chrome for Linux 版本还是第一次。目前,Google Chrome for Linux 仅提供了 DEB 包,支持 Ubuntu 8.04 及 Debian 5 或更高版本,适用于 32 位和 64 位架构。Google 表示,针对其他 Linux 发行版的安装包已经计划,相信不久后就会推出。
下载地址:
之前雖有看見消息說已 release 測試版,但都不是 Google 的 release,所以沒管他。但這次是 Google 正式 release 且有 Ubuntu 的 DEB 版,所以就下來試試。
但是無法用,輸入網址,然后每個畫面都是

無法用,也許我的Ubutu是中文版吧!我也懶得去看問題,一切都等 Google release 正式版再說吧!
Ubuntu 9.04 Ctrl+Alt+BackSpace的問題
上網去找 solution,在Howto Enable Ctrl + Alt + BackSpace in Ubuntu Jaunty的網頁發見如何回復此功能。可是測試後,發見不能夠跟之前的版本般 關閉 X-Server,而是回到登錄的畫面。只好放棄CTRL+ALT+BACKSPACE的功能。
這個功能本來是快速關閉 X-Window 的功能,現在要關閉 X-Windows 只好利用 CTRL+ALT+F1 登入到 Terminal Mode 后以
/etc/init.d/gdm stop
的方式為之。
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
轉換flac音樂檔
google下。發見在Ubuntu下,可以安裝兩個package即可(詳見:How to convert .flac files to .mp3 using Ubuntu Linux)。所以就在command mode 下:
sudo apt-get install gstreamer0.10-plugins-ugly-multiverse
sudo apt-get install soundconverter
後在影音的menu即可看見 Sound Converter

這個軟體使用上非常簡單;它將 flac 轉成單一的 mp3,所以還需藉助mp3split將它們分割開來。請見我的另一篇Ubuntu下將APE轉成WAV及MP3。
所以只須將ape2mp3的shell script,複制成另一檔名,例如 mp3 然后保留如下
#!/bin/sh
PARAM=$#
if [ $PARAM -eq 2 ]; then
mp3splt "`echo $1 | sed -e 's/.ape$//'`".mp3 -c "`echo $2 | sed -e 's/.cue$//'`".cue
# rm "`echo $1 | sed -e 's/.ape$//'`".mp3
echo ""
echo ******转换完成!*****
else
echo -e "usage: mp3 filename(ape) filename(cue)"
fi
ㄡ,還有我在Ubuntu下將APE轉成WAV及MP3提到亂碼的問題,現在可以利用 MadEdit這個可讀GB碼的編輯器,打開 cue 檔案,然后利用 『工具/轉換檔案編碼』如下


按確定即可將編碼由GB碼轉成UTF-8碼,後存檔即可。
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
eeePC 1000H的Ubuntu 9.04
但自從9.04版本出來後,我就想要更新至9.04,但是一個星期過去了,我還沒動。昨天終于想更新,于是在更新管理員下了update 9.04。我知道9.04內定的Totem就可看rmvb,于是更新完後就將mplayer uninstall了。但是不能看呀。按了rmvb的 ICON totem出現一下就不見了。我只好用手動命令行模式去看看它哪裡出問題了。
/var/lib/python-support/python2.6/gdata/tlslite/utils/cryptomath.py:9: DeprecationWarning: the sha module is deprecated; use the hashlib module instead
import sha
** Message: ...
是X.org引起的問題。google一下,沒能解決;后來我又再去下了mplayer,可是這一次mplayer祇有聲音而影象不會出現。而且很奇怪的現象發生,就是先啟動mplayer,然后再啟動totem結果totem就會出現聲音及畫面!!
我決定重裝了。去Ubuntu網站下了9.04 Netbook Remix和Ubuntu 9.04 Desktop 32 bit版本會來,用Unetbootin安裝到USB上。

這次我發見 9.04的版本可以連上網路了,所以決定直接安裝9.04(況"Array.org EeePC Ubuntu Repository"只到 8.10)。Remix的版本雖說是裝於Netbook,但我總覺得畫面太小,而且很難自行定義,故決定重裝Desktop i386的version。安裝完畢後,果然可以。

且我將畫面的工具列,內定設為隱藏,這樣可曾加其它應用程式畫面的長寬

果然,再點了rmvb的圖示之后,它會自動search少了plug-in,以下是totem自動加的 plug-in

之後,再接上外接的 LCD。將它的顯示設為1920x1200。如果外出沒有外接的LCD則以筆記型電腦的螢幕解析度1024x600來顯示。

另外,我的外接T500的3.5G也可以通了。以前在8.10還必需借助 ASUS很難用的工具;在9.10一插上之后就有Driver,祇要以滑鼠按右鍵就可接通。

最后,這些畫面都是我新裝的畫面截取程式Shutter截下了的,但是前一個畫面,Shutter無法擷取,最后只好又裝了KDE的Ksnapshot了。
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
Ubuntu 9.04的ToTem可以播放rmvb和ape的影音
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
Ubuntu 9.04 RC安裝AcroReader 9.1
1. 下載 AdbeRdr9.1.0-1_i386linux_enu.deb
如果是 Ubuntu AMD 64 bit 則
下載 AdbeRdr9.1.0-1_i486linux_enu.tar.bz2
和
中文繁體字型 FontPack910_cht_i486-linux.tar.bz2
中文簡體字型: FontPack910_chs_i486-linux.tar.bz2
2. Click .deb 安裝於 /opt/Adobe/Reader9 目錄
或是 click .bz2 後到解壓縮的目錄
sudo ./INSTALL
3. 安裝中文字型
解壓縮繁體字型於 CHTKIT 和 CHSKIT 後分別進入目錄後執行
sudo ./INSTALL
更新Ubuntu內定的新酷音輸入法為gcin
案。下載請見 辭庫連結下載
雖然我不知新酷音的毛病是否解決否,但是gcin另有一個優點使我不得不放棄新酷音,那就是gcin可以直接注音輸入法後輸出簡體字。雖然新酷音在Windows版有這個功能但Linux版我不知它為何尚缺呢?不然新酷音的輸入我個人是覺得比較符合我的習慣,譬如,我在輸入『比較符合』時出現

也就是說它是以后面的詞項輸入為主,不會以前面以輸入的詞項為主。
在Ubuntu 9.04版的 Synaptic 套件管理程式中輸入gcin的套件即可,如果妳的系統尚未裝入 im-switch則一併裝入,之后再
$ im-switch -s gcin
後重新登入,然后再以gcin的設定安裝下載的辭庫即可。
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
紀念我的Acer's NB
但是昨天我的Acer's NB徒然不動了,這台NB已經7年多了,去年年底時,電源出了問題,原廠說他們有沒備料,最後我是拿給光華商場一家專門修NB的小店修好的。可昨天有過電源,但是BIOS就是不會啟動,我想將它報廢了,故拍下它的照片,然後還能用的零件,全拆下來,以便做為我拆解NB的練習對象。
照張像片以為留念吧!

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
Upgrade到9.04 RC版,QT出現亂碼的解決
我的8.10是安裝GNome,但是有些App我覺得KDE比較好用,而且有些App就只能Run KDE;譬如 Screen 剪貼我用的是 KSnapshot,而VirtualBox它"天生"就支援KDE的環境,故我在8.10時,裝了Qt4 configure,將KDE的環境configure成我喜歡的,當然我不欣賞KDE在GNome下的字型顯示。
但Updgrade後,出現亂碼如下。

我登入另一User,但是它顯示是正常的。我就花了些時間找找看那些 .xxx 的檔案是導致不正常顯示。終於試出來是 ‧gconf 這個目錄出問題。我看了下,這個目錄裡頭放的都是你自己的設定;我懶得再試哪個檔案是有問題的,我就將這個目錄 rename 成gconf(將前頭點去掉),然後登入讓系統自己產生設定檔,然後花半個小時,將我的設定在做一次就OK了。比較 .gconf 和 gconf如下,

似乎原來的多了個 system。我試了,但不是system的問題,等下次再出現同樣的問題,再一個個檔案測試好了。
再進入VirtualBox顯示都正常了,以下Message的 NS_ERROR_FALIURE就是KDE的APP在GNome的顯示,真的很難看。

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
我的Firefox附加元件
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
Debian5 eth0_rename 問題
/etc/udev/rules.d/70-persistent-net.rules 是由同目錄的 75-persistent-net-generator.rules 去呼叫 /lib/udev/write_net_rules 產生。所以解決方法就改動這檔案即可。
# vim /etc/udev/rules.d/70-persistent-net.rules
根據正確的 MAC Address,和希望的 ether name加入即可。如下

然後修改
# vi /etc/network/interfaces

參考:
http://blog.xuite.net/happyman/tips/16199196
http://checko.blogspot.com/2004/08/linux-debian_27.html
詳細 rules 寫法跟其他參考資料
http://www.debianhelp.co.uk/udev.htmhttp://forum.ubuntu.org.cn/viewtopic.php?p=641452&sid=8232abf6a0d9bd3d71ea5bb9656c5a3b
http://www.linuxfromscratch.org/blfs/view/development/chapter07/network.html
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
VirtualBox VDI 的複製
我之前有備份VDI檔案到我另一顆硬碟起來過,但這次將這個檔案複製、更名後產生UUID重複的錯誤;所以我就Google一下。發現別人也有同樣的問題也解決了,詳見:VirtualBox VDI檔重複使用的作法和VirtualBox在克隆磁碟的問題,果然可行。紀錄如下:
利用 $ VBoxManage clonehd Debian5-m1.vdi Debian5-c1.vdi
就行了。
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
在VBOX中安裝Debian 5
Lenny),做個紀錄。
1.雖然Ubuntu是源自Debian,但內定的檔案總管(都是nautilus)的行為反而不像Ubuntu反而跟CentOS比較接近。可是它們都是用nautilusㄚ,Ubuntu 8.10是2.24.1,而Debian是2.20.0,不應該有差呀。我就查了Google,在發現在"make nautilus in debian look like ubuntu"有人問,而它解決的方法是
用gconf-editor然後到[apps]/[nautilus]/[prefences],將always_use_browser打勾即可。

2. 關於 /etc/sudoers。
Debian跟CentOS一樣,都是利用 /etc/sudoers來控制那些人可以以superuser執行哪些命令;而CentOS可以root的身份登錄,但Debian不行。解決方式:見"sudoers file"。\
a.先開啟 [Application] / [Accessories]下的[Root Terminal]
b.執行 visudo
c.將最下面一行uncomment掉
%sudo ALL=NOPASSWD: ALL
如此就可以。
3. 以下列方式將VirtualBox的Addation加入debian(見"VirtualBox Install Guest's Addation on Debian")
a. 開啟"Root Terminal"
b. 將系統更新到最新
a). # apt-get update ;apt-get upgrade
b). 安裝所需套件 build-essential & module-assistant
# apt-get install build-essential module-assistant
c). 初始化系統編譯核心之設定
# m-a prepare
d). # cd /media/cdom
# sh ./VB*x86.run
做好後重新開機即可。Debian真的像Ubuntu一樣,可跟著VBox的視窗調整其解析度。
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
更新aMule到2.2.3
1. sudo apt-key adv --recv-keys --keyserver keyserver.ubuntu.com B948431914FFEBADC98CD8AFA3CD88794B2C459E
2. 更改 /etc/apt/sources.list 加入
deb http://ppa.launchpad.net/amule-releases/ppa/ubuntu intrepid main
3. sudo apt-get upgrade
詳見:http://www.amule.org/amule/index.php?PHPSESSID=1696134cfeea156915544543aac682db&topic=16647.0
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
HP Photosmart C4580
回來之後,等我有空在給它 install 起來。同樣的我先再 Windows XP下安裝,也是很容易就安起來了;但是我進入Ubuntu想要裝的時候,居然裝不起來。所以我看看之前的"遺忘筆記",想去HP Opensource網站重新再給它 load 回來,但是發現居然已經由2.8.10版已經更新為 3.9.2 版了。

就下新的版本回來。只要下
$ sh ./hplip-3.9.2.run
然後一路按 Enter 用 default 的 option 就可很快的安裝起來。重新開機後就有個 icon 了

可我用 xsan 已經不能用了。我就去執行上圖的 HP 的 icon。發現比前一版的多出許多的功能,不像前版那麽陽春。

我用它的 Scan 同樣也可以工作。
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
Ubuntu由CD/DVD轉ISO以及mount ISO

後出現下圖,後選擇 Image File 為複製的目的光碟,然後按[屬性]輸入ISO的檔名即可。

2. 有了ISO檔案後即可利用 GMountISO來mount,如下圖。

3. mount ISO後,如何將其中的Boot資訊建立在USB裡頭呢?
譬如,我利用上面的2個軟體,建立及mount "Build Linux Cluster"書中所附的光碟片;書出版於2000年,這本書利用RedHat的kickstart以軟碟安裝其Cluster的軟體,但現在已經沒有磁碟機(floppy diskette)了,所以必須以USB來摹擬Floppy。
以下步驟將已經mount的Boot 複製到USB。如何能知道Linux的USB的device名稱呢?利用mount指令就可達到。如下圖可知我的USB是在 /dev/sdd1

故利用 dd 的命令可以完成。
# cd /mnt/iso // 已經按照前面2個步驟 mount 其ISO在 /mnt/iso 之下
# cd images
# dd if=masternode.img of/dev/sdd1 bs=72k
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
建立自己的cluster(1)
之前的準備動作就是將舊的Hard Disk整理整理準備測試Cluster。關於NB的硬碟除了二個之前所附的Acer的40G和EeePC所附的160G之外;我還有2個40G, 一個80G的硬碟,而這些硬碟我之前都是用來備份及測試用的;所以用來測試cluster的系統是可以的。但,我在大陸期間除了我帶去的120G及60G的 3.5" 硬碟之外,我還另買160G的硬碟做為我收集到的MP3及大陸的電子書、Paper、軟體等等的備份之用。我現在必須將原來的資料重新copy到新硬碟之上,空出硬碟作為測試cluster之用。
我重新購買了 1TG的硬碟(嗯,有 1.5TG的,但是我想現在還不需要)。除了買硬碟之外,我還買了個外接式的SATA to USB的外接盒,如下圖所示

將之前的硬碟完全備份到新的硬碟之中,空出原來IDE的硬碟以便測試。我用的是NTFS的檔案系統格式化新硬碟,這樣Linux與Winodws都可以用。但是不幸的是我原來備份MP3的那顆60G的硬碟因年代久遠已經不能用了。我看看那顆買的時期是民國 91 年11月,我想硬碟超過6年就要很小心,準備要報廢了。嗚嗚!!唉哉!!
原來的二顆IDE硬碟加進去新的主機板的 IDE 插巢,用技嘉所附的 IDE 接線,一顆調成master,一顆調成 salve 都可以抓的到。
好了,既然系統硬體已經準備好了,就可以測試cluster了,下次測試報告在寫進來囉。
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
VritualBox的CentOS基本設定
Section "Screen"紅色的字是我加進去,然後重開機就可以了。
Identifier "Screen0"
Device "Videocard0"
DefaultDepth 24
SubSection "Display"
Viewport 0 0
Depth 24
Modes "1280x1024"
EndSubSection
EndSection

2.更改系統的 /etc/fstab 以便Ubuntu 可以和 CentOS 共享資料
在石頭閒語的Blog-電腦技術:: Mount VirtualBox's shared folders in linux 中提到在CentOS中有三種方法可以達到開機就自動 mount 好 Share Folder;但測試的結果我的 /etc/fstab 改成如下,在其中加入
Download /mnt/Download vboxsf rw,uid=100,auto 0 0
Share /mnt/Share vboxsf rw,uid=100,auto 0 0
但開機之時還是有錯誤訊息,但一但開完之後共享資料夾仍成功掛載。
3.我照Ubuntu更改系統的預設字型結果一切順利。
將字型複製到 /usr/share/fonts
# cp -r DFU /usr/share/fonts/.
將二個系統字型的設定備份並建立空目錄
# cd /etc/fonts
# mv conf.avail conf.avail.bak
# mv conf.d conf.d.bak
# mkdir conf.d
# mkdir conf.avail
後執行 fc-cache 即可
# fc-cache -s -v -f
最後在更改系統偏好/字型,firefox等的字型即可。不過終端機的字型和Ubuntu不一樣。在
Ubuntu5之下我是設定為文鼎PL新中楷Ext(odoki-ExtB.ttf),但是將此字體複製到CentOS的
字型目錄再fc-cache之後沒有效果。我再CentOS的終端機就用『文鼎PL中楷Uni』。

4.因為我是要試試 Apache+PHP,而在 CentOS 5已裝有 Apache和PHP,版本是小一點點且conf等不是再同一目錄之下;而我要測試,故必須重新裝。
先將Apache,PHP un-install
# yum remove httpd
# yum remove php
後重新編譯、安裝即可。
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
在VBOX中安裝CentOS 5
今日因為我要試試Apache+PHP+MySQL以及學習其他諸如Ruby等新的語言;不想裝在Ubuntu之下,故必須另安裝Linux Distribution。考慮之後決定安裝CentOS,因這是
CentOS(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)是Linux發行版之一,它是來自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依照開放原始碼規定釋出的原始碼所編譯而成。由於出自同樣的原始碼,因此有些要求高度穩定性的伺服器以CentOS替代商業版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使用。兩者的不同,在於CentOS並不包含封閉原始碼軟體。詳見:唯基百科-CentOS
當下就Download了CentOS然後安裝;安裝過程一切都很順利。但,同樣在安VBox的客戶端額外程式時出了問題。

但安裝之後無法自動調整客端顯示大小。這篇文章所說也是如此。它是Post於 Mon Mar 03, 2008 10:17 pm,而我也無查到更新的解答,等日後有時間再Try看看。
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
VirtuialBox更新到 2.1.2
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
Ubuntu下將APE轉成WAV及MP3
我以前在大陸時有在Ubuntu 7.10之下轉過,但回台之後重新安了Ubuntu 8.10就必須重做。現將這些步驟紀錄起來,以免『年久失修』到時要重做又忘了。
要將APE轉為MP3需有三個軟體-mac, lame及mp3splt。其中的mac,必須自己去http://supermmx.org/linux/mac 下,我是下了 mac-3.99-u4-b5.tar.gz 版,然後回來自行編譯、安裝。而lame同樣也可以到 http://lame.sourceforge.net 下,但我是用了Ubuntu的apt-get去安裝。步驟如下:
1. 下載回了的 mac-3.99-u4-b5.tat.gz解壓之後,在其目錄之下以命令
(1) sudo ./configure
(2) sudo make
(3) sudo make install
編譯安裝即可(註:先要check 你是否以安裝了build所需的環境,所以先以sudo apt-get install build-essential 檢查看看。
2. 同樣的lame也可如此,但我是 sudo apt-get install lame 就完事
3. 在下命令 sudo apt-get install mp3splt
4. 將下列的shell script 建成一個shell 執行檔
#!/bin/sh
PARAM=$#
if [ $PARAM -eq 2 ]; then
echo ""
echo ""
echo "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"
echo *****Step1 转换ape为wav*****
echo "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"
echo ""
echo ""
mac "$1" "`echo $1 | sed -e 's/.ape$//'`".wav -d
echo ""
echo ""
echo "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"
echo *****Step2 转换wav为mp3*****
echo "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"
echo ""
echo ""
lame -h -b 320 "`echo $1 | sed -e 's/.ape$//'`".wav "`echo $1 | sed -e 's/.ape$//'`".mp3
# rm "`echo $1 | sed -e 's/.ape$//'`".wav
echo "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"
echo *****Step3 切分mp3文件*****
echo "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"
mp3splt "`echo $1 | sed -e 's/.ape$//'`".mp3 -c "`echo $2 | sed -e 's/.cue$//'`".cue
# rm "`echo $1 | sed -e 's/.ape$//'`".mp3
echo ""
echo ******转换完成!*****
else
echo -e "usage: ape2mp3 filename(ape) filename(cue)"
fi
註:經mp3split之後,有的中文檔名會有亂碼(如下圖)的情形出現,但音樂還是可以播放的
這我目前也不知,只能用手工的ZZ方式解決,過段時間有空再解決這個問題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