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

Ubuntu由CD/DVD轉ISO以及mount ISO

1. Ubuntu底下如何轉CD/DVD為ISO檔?就用 Brasero的軟體。啟動Brasero後然後如下圖,選擇[專案]/[新專案]/[複製光碟]



後出現下圖,後選擇 Image File 為複製的目的光碟,然後按[屬性]輸入ISO的檔名即可。



2. 有了ISO檔案後即可利用 GMountISO來mount,如下圖。



3. mount ISO後,如何將其中的Boot資訊建立在USB裡頭呢?
譬如,我利用上面的2個軟體,建立及mount "Build Linux Cluster"書中所附的光碟片;書出版於2000年,這本書利用RedHat的kickstart以軟碟安裝其Cluster的軟體,但現在已經沒有磁碟機(floppy diskette)了,所以必須以USB來摹擬Floppy。
以下步驟將已經mount的Boot 複製到USB。如何能知道Linux的USB的device名稱呢?利用mount指令就可達到。如下圖可知我的USB是在 /dev/sdd1



故利用 dd 的命令可以完成。
# cd /mnt/iso // 已經按照前面2個步驟 mount 其ISO在 /mnt/iso 之下
# cd images
# dd if=masternode.img of/dev/sdd1 bs=72k

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

建立自己的cluster(1)

我現成有一部PC及2臺NB。PC的主機板是去年九月新買的GA-G31M-S2, 顯示卡是 nvidia GeForce 8400 GS;NB一部是五、六前買的Acer的 TM636LCi及今年才買的Asus EeePC 1000H。因為計算上的需要,我想將這三部連成一個Cluster。

之前的準備動作就是將舊的Hard Disk整理整理準備測試Cluster。關於NB的硬碟除了二個之前所附的Acer的40G和EeePC所附的160G之外;我還有2個40G, 一個80G的硬碟,而這些硬碟我之前都是用來備份及測試用的;所以用來測試cluster的系統是可以的。但,我在大陸期間除了我帶去的120G及60G的 3.5" 硬碟之外,我還另買160G的硬碟做為我收集到的MP3及大陸的電子書、Paper、軟體等等的備份之用。我現在必須將原來的資料重新copy到新硬碟之上,空出硬碟作為測試cluster之用。

我重新購買了 1TG的硬碟(嗯,有 1.5TG的,但是我想現在還不需要)。除了買硬碟之外,我還買了個外接式的SATA to USB的外接盒,如下圖所示


將之前的硬碟完全備份到新的硬碟之中,空出原來IDE的硬碟以便測試。我用的是NTFS的檔案系統格式化新硬碟,這樣Linux與Winodws都可以用。但是不幸的是我原來備份MP3的那顆60G的硬碟因年代久遠已經不能用了。我看看那顆買的時期是民國 91 年11月,我想硬碟超過6年就要很小心,準備要報廢了。嗚嗚!!唉哉!!

原來的二顆IDE硬碟加進去新的主機板的 IDE 插巢,用技嘉所附的 IDE 接線,一顆調成master,一顆調成 salve 都可以抓的到。

好了,既然系統硬體已經準備好了,就可以測試cluster了,下次測試報告在寫進來囉。

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

VritualBox的CentOS基本設定

1. 前一篇文章談到,我已將VirtualBox的客端額外功能加進CentOS 5,但是它無法自動調整客端顯示大小。今天在網上看到篇文章-The Bonobo Journal 其中提到將Screen size改為特定的size。我就照這他更改 /etc/X11之下的 xorg.conf 改為
Section "Screen"
Identifier "Screen0"
Device "Videocard0"
DefaultDepth 24
SubSection "Display"
Viewport 0 0
Depth 24
Modes "1280x1024"
EndSubSection
EndSection
紅色的字是我加進去,然後重開機就可以了。



2.更改系統的 /etc/fstab 以便Ubuntu 可以和 CentOS 共享資料
石頭閒語的Blog-電腦技術:: Mount VirtualBox's shared folders in linux 中提到在CentOS中有三種方法可以達到開機就自動 mount 好 Share Folder;但測試的結果我的 /etc/fstab 改成如下,在其中加入

Download /mnt/Download vboxsf rw,uid=100,auto 0 0
Share /mnt/Share vboxsf rw,uid=100,auto 0 0

但開機之時還是有錯誤訊息,但一但開完之後共享資料夾仍成功掛載。


3.我照Ubuntu更改系統的預設字型結果一切順利。

將字型複製到 /usr/share/fonts
# cp -r DFU /usr/share/fonts/.
將二個系統字型的設定備份並建立空目錄
# cd /etc/fonts
# mv conf.avail conf.avail.bak
# mv conf.d conf.d.bak
# mkdir conf.d
# mkdir conf.avail
後執行 fc-cache 即可
# fc-cache -s -v -f

最後在更改系統偏好/字型,firefox等的字型即可。不過終端機的字型和Ubuntu不一樣。在
Ubuntu5之下我是設定為文鼎PL新中楷Ext(odoki-ExtB.ttf),但是將此字體複製到CentOS的
字型目錄再fc-cache之後沒有效果。我再CentOS的終端機就用『文鼎PL中楷Uni』。



4.因為我是要試試 Apache+PHP,而在 CentOS 5已裝有 Apache和PHP,版本是小一點點且conf等不是再同一目錄之下;而我要測試,故必須重新裝。

先將Apache,PHP un-install

# yum remove httpd
# yum remove php

後重新編譯、安裝即可。

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

在VBOX中安裝CentOS 5

之前每當新的Fedora或是SuSe出新版本之時,就想在Virtual Box之下Try看看它們和Ubuntu有何不同之處;可裝完之後無法裝VBox的Guest Additions,我就懶的Try,刪除掉。

今日因為我要試試Apache+PHP+MySQL以及學習其他諸如Ruby等新的語言;不想裝在Ubuntu之下,故必須另安裝Linux Distribution。考慮之後決定安裝CentOS,因這是

CentOS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)是Linux發行版之一,它是來自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依照開放原始碼規定釋出的原始碼所編譯而成。由於出自同樣的原始碼,因此有些要求高度穩定性的伺服器以CentOS替代商業版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使用。兩者的不同,在於CentOS並不包含封閉原始碼軟體。
詳見:唯基百科-CentOS

當下就Download了CentOS然後安裝;安裝過程一切都很順利。但,同樣在安VBox的客戶端額外程式時出了問題。



但這次不能就算了;所以就去VirtualBox的網站找答案。看看相同問題人家是怎麼解決的。結果找到一篇How to install Guest Additions in CentOS 5.1;這篇文章中有教如何安裝Guset Additions。按上頭所說的果然可以安裝。



但安裝之後無法自動調整客端顯示大小。這篇文章所說也是如此。它是Post於 Mon Mar 03, 2008 10:17 pm,而我也無查到更新的解答,等日後有時間再Try看看。